
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,一般是在春节之后的正月里。中国的古代历法书有云:“斗知壬为雨水时,东风解冻,冰雪皆散而为水,化而为雨,故名雨水。”
意思是雨水代表冬天最寒冷的时间已经过去了,一般不会有再下雪的天气了。从此以后,天上漂下来的,就是雨水,而不是雪花。
那么,雨水时节,我们应该怎么养生,保持身体健康呢?
雨水三候
因此,我们应根据“春夏养阳”的养生原则,注意养阳、养脾胃。
雨水节气过后,气温开始回升,湿度逐渐升高,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,所以早晚仍然较冷。因此,在这个时候,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中焦脾胃,注意保温。
这是因为中医认为,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胃功能健全,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,反之则营养缺乏,体质下降。
雨水
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:“脾胃伤则元气衰,元气衰则人折寿。”
《黄帝内经》也说: 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;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”
具体来说,我们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。
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在他的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说到:“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”。所谓药食同源,雨水时节食补多以粥为好,可做成莲子粥、山药粥、红枣粥等。此季节,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
粳米100克、桂圆肉20克、阿胶10克、枣(干)10克。
做法:
粳米淘洗干净,用冷水浸泡发胀,沥干水分;
取一只大杯,倒入开水,将阿胶和白酒放在小杯子里;
将小杯子坐于开水中直至阿胶溶解;
桂圆肉去杂质,洗净,红枣洗净去核;
锅内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和桂圆、红枣,用中火煮至水分剩余三分之一;
加入粳米,用大火煮沸,再用小火慢煮成粥;加入融化的阿胶搅匀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