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 · 三侯

处暑,其实是“出暑”,炎热离开的意思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。太阳辐射减弱,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,气温逐渐下降,暑气渐消。处暑时节已经属于秋天,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,这期间天气虽仍热,但已是呈下降趋势。
处暑是温度变化的重要节点。所以古人说:“秋初夏末,热气酷甚,不可脱衣裸体,贪取风凉”,又有“七九六十三,夜眠寻被单”的说法。总之呢,处暑之后,或许白天还会有些暑热的感觉,但早晚的温度下降已经很明显了。尤其是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一旦下雨,更是给人秋凉的感觉。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,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。
同时呢,咱们过去常有“苦夏”的说法,如今虽然有空调“续命”,但夏天还是会有很多人有食欲不振等等的反应。经过一个“盛夏”的煎熬,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。所以这个时节,饮食当以清淡为主。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、薏米、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,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,会是不错的选择。
不过呢,这个清淡,也不可以太极端的理解为“素食”。毕竟人在经历了一个夏天之后,脾胃虚弱,还是要进补的。只是这个补,要注意方法。像一些大鱼大肉、辛辣的或烧烤的食物要尽量避免。但是可以吃一些鸭、黄鳝、猪瘦肉、海产品等,烹饪的时候也不要口味太重,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,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。
说到这个秋燥,主要是因为处暑之后天气转凉,降雨减少,天气变得比较干燥,所以才有了这个说法。秋天的时候很多人都比较容易上火,所以这个时候,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是很有必要的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应季的水果是很多的。不过在这里呢,特别向大家推荐一种,那就是石榴。民间有“石榴当饭吃”的说法,这是因为石榴营养丰富,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,而且果粒酸甜可口多汁,可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热量。同时中医也认为,石榴具清热、解毒、平肝、止血和止泻功效。而秋季也是腹泻高法的季节,民间也有煎制石榴皮止泻治痢疾的方子,效果很不错。
二十四节气,从功能上说,在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农业活动。当然在今天,虽然城市的居民已经对这些节气越来越陌生,但在农村,二十四节气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。
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,不像二分二至,属于不太有名的那种。但对于农事来说,处暑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。正如处暑三候的第三候所说:“禾乃登”,处暑是水稻成熟的时候。《易》云:“岁云秋矣,我落其实,而取其材”,忙活了一季甚至一年,可不就是为了秋天的收获吗?